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 > 正文

对话在乌华人:乌克兰人很顽强,没有失去生活的盼头

来源:凤凰卫视    时间:2023-02-01 18:01:03

根据联合国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在俄乌长达近一年的战争期间,有1600万乌克兰人以及居住在这里的外国人曾经离开了乌克兰。目前有780万乌克兰难民遍布整个欧洲,已经有近600万人越境返回乌克兰,乌克兰华人路暮参就是其中之一。

本期《凤凰聚焦》,我们跟随路暮参等几位华人的脚步,看一看在乌克兰生活着的普通人的故事——


(资料图片)

Part1

路暮参在乌克兰多年,以写作和教中文为职业。战争爆发后,直飞乌克兰的民航停飞,几次转车,路暮参到达了波兰边境。当初,这里挤满了离开乌克兰的人;如今,这里又挤满了要回到乌克兰的人。

乌克兰华人 路暮参:

“要回乌克兰的人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她们的丈夫、父亲、儿子,所有男性的家庭成员都在乌克兰。刚好从六月份开始,乌克兰的局势在反攻。所以我觉得对回来的难民来说,只要他们不去特别危险的地方,应该问题不大。”

6月1日,儿童节,这是路暮参回到基辅的第一天,废弃的武器提醒着人们,首都的安定是如何来之不易。走进社区,会看到人们把本社区牺牲军人的遗像挂在楼外,以表达敬意和缅怀。

乌克兰华人 路暮参:

“大家都把他们当做英雄来对待,特别是年轻人,很多都是志愿参军的,很多都是大学生,都是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的人。基辅有一个米迦勒修道院,牺牲的人都会在那里举行安葬前的仪式,我至今没有去看过一次,我觉得挺悲伤的,还是不想直接去看。有时候我坐公共交通,路过一些市政,就会看到很多新坟,上面插了很多国旗鲜花之类的,肯定就是最近才阵亡的士兵。”

7月,路暮参来到基辅附近的切尔尼戈夫,残存的建筑昭示着当初这里发生的惨烈战事。路暮参发现这个村子80%的建筑都遭到了袭击。一个废墟中的家庭引起了他的注意。

乌克兰华人 路暮参:

“这是一个炮弹坑,现在被当作垃圾场,我去到村里,看见大爷和大妈试图从废墟里面掏出一些锅碗瓢盆、废铁、砖块,以及一些还能用的东西。她养了一群小鸭子,已经在想未来怎么重建生活。有5只鸭子在废墟中活了下来,大爷也在修理房屋。我是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都没有放弃生活。”

Part2

三个星期以后,路暮参带着乌克兰朋友再次来到废墟女主人安拉家。

乌克兰华人 路暮参:

“今天我和伙伴米娜一起过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听老奶奶讲一下,她们对重建家园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在哪方面需要帮助,然后我们一起探讨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我很惊讶地发现,他们已经从废墟里面清理出一些东西,还挖了一口井。我第一次去的时候,他们养了5只鸭子,我再去的时候已经养了27只之多,还能使用的砖石瓦块都分类摆得整整齐齐。我当时就很感动,在我看来他们没有那种喋喋不休地抱怨或者仇恨,当然他们也会悲伤哭泣,但是我觉得更多的还是慢慢在重新开始生活。”

通过朋友的翻译,路暮参了解到,这个家庭现在居住在附近的难民安置点,他们最大的希望是能尽快重建房屋。路暮参和当地乌克兰朋友商量好方案,他们在网上为安拉一家发起了捐款,他的众多朋友纷纷响应。

捐款行动虽然得到了中国、其他国家朋友以及素不相识的捐款者共30多人的响应,但还没有达到最终的目标。他委托学生给安拉送去华人朋友的心意,雪地里,安拉一家已经开始重新计划自己的未来。

切尔尼戈夫居民 安拉:

“当我们试图在一堵墙上打洞时,每个人都担心墙随时会塌。因为我经常从那里走进地窖,每个人都提醒我:‘要是墙倒了,会砸到你!’我说:‘什么都不会倒,一切都会好的。’最重要的事是我们要取得胜利,对这些入侵者的胜利。他们知道我们没有被冻住,也没有挨饿,在地窖里我们有足够的储备,甚至足以应付2到3个冬天。”

令人悲伤的是,安拉养的鸭子大部分都冻死了,只剩下3只。安拉转而养了一群鸡。

乌克兰华人 路暮参:

“我觉得她可能就是一定要养点什么东西,会让自己的生活充实一点,尽可能去做一些副业,带来一点生气。所以人很顽强,把生活过下去的这种盼头还在。”

离安拉家不远的一户村民已经开始重建房屋,安拉也去帮忙,她相信自己也可以很快重新拥有新的房子。

切尔尼戈夫居民 安拉:

“我们现在有不错的炉子,这个冬天我只想住在这里。我已经对不得不四处漂泊感到非常疲惫。我们想住在家里,这儿很舒服,家人们都喜欢。”

乌克兰华人 路暮参:

“安拉一家人已经开始在重建了,他们在原来的废墟上清理出来一个火炉,他们先建一个暖房,之后会建厨房、卧室,然后其他的房间一步一步建起来。周围的邻居都来帮忙,主要是提供人力上的帮忙,我也给他们联系了一些财力上的支持,所以他们现在在用新木头建房子。我就想把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展现给大家,我相信在未来的世界,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应该是越来越近,不管是哪个民族还是国家,这样有可能会避免下一场更具灾难性战争的爆发。”

Part3

9月初以来,乌军在乌克兰南部和东部发动反攻,已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回归乌克兰控制,局势对乌克兰较为有利。另一方面,欧洲虽然对逃离乌克兰的难民多有照顾,但长时间的难民生活并不舒适,更多人开始返回乌克兰。此时,在荷兰的乌克兰留学生柯义也决定回到乌克兰,了解到难民营的情况,他也在朋友圈发起了一场募捐。

乌克兰留学生 柯义:

“因为乌克兰这里的冬季特别长,尤其是打仗以后,对一些老百姓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做好供暖,或者保暖,我认为把旧衣服拿出来给那些需要的人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

柯义在利沃夫的房东是当地难民安置点的负责人,柯义在5月份离开乌克兰之前一直在这个难民安置点帮忙。他们用此前收到的华人捐款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运送希望去往欧洲的难民以及各种物资。柯义计划,在下次面包车运送难民的时候,返程就能拉回大家捐赠的衣服。

因为捐赠的消息通过朋友圈发送,所以捐衣服的大多是华人。让柯义没想到的是,在约定的时间里,大家捐赠的物资远远超过了一辆面包车的载重。

10月2日,柯义带着第一批物资回到了乌克兰。此时,俄罗斯开始持续性空袭乌克兰的民用基础设施,乌克兰高达40%的火力发电设施都受到了破坏,100多万居民家庭断电。没过多久,匈牙利的华人主动联系柯义要捐赠服装,大家捐赠的热情远远出乎柯义的预料。

乌克兰留学生 柯义:

“有一个老板捐了105块新的充电宝,因为现在是特殊时期,停电断网特别频繁,充电宝的价格在乌克兰翻了两倍,所以真的是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个爱心人士。”

一批又一批的物资承载着大家对于乌克兰难民的关爱,被送往柯义房东的难民安置点,此时虽然有大批难民返回,依然有失去家园的难民逃往欧洲。从东部逃难来此中转的人们可以直接挑选适合他们的服装,更多的时候,这些剩余的服装还将被送往基辅周边其他难民安置点。

Part4

从哈尔科夫出逃的留学生王旭,也从德国返回了利沃夫柯义房东那个难民安置点。他离开乌克兰之前,曾经在这里暂住。王旭原本在哈尔科夫国立经济大学学习国际经济关系,战争打碎了一切,他不得不在利沃夫重新申请了一个老师的博士生课程,但开学还遥遥无期。他希望能在这里帮助别人,以感谢帮助过他的乌克兰人。这个难民安置点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因为靠近边境,是很多出入乌克兰的难民中转地,很多国外捐赠的物资也需要在这里中转。

乌克兰留学生 王旭:

“因为这边很多男人都要去前线服兵役,尤其像难民营这种地方,男人劳动力不是那么的充足,我们来到这个地方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跟他们一起度过这一场危机。”

乌克兰留学生 柯义:

“昨天荷兰朋友捐的这些物资,我们都要送到伊尔平。因为那边是主战场,无论供电、供暖、供气、供水,还有吃穿物资,那边条件都要差多了。”

基辅郊区的伊尔平是最靠前的阵地,俄乌开战第二天,俄军装甲部队就突袭了伊尔平,他们曾试图通过这里夺取首都。乌克兰军队在此殊死反击,激战之后,大约一半的城市建筑都遭到损毁。

乌克兰留学生 王旭:

“当我们真正把这些东西放在难民手上的时候,他们也很感动,说中国人真好,这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他们会告诉身边的乌克兰人,说中国人在帮助他们。”

柯义和王旭继续在难民安置点帮忙,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和来来往往暂住在此的难民聊天,默默陪伴或者提供帮助。战争还在持续,一些因为战争失去生活来源的人也耗尽了所有的储蓄,去往欧洲获得难民援助是他们全部的希望。有一家来自敖德萨农村的六口人,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他们得以带着全部家当来到利沃夫,可是再没有余钱继续去往欧洲。

乌克兰留学生 柯义:

“他们家有11个小孩,家里被炸,我知道他们家没有钱,因为这个战争持续时间太久了,如果家里面没有劳动力或者经济支柱的话,是很难有收入的。所以我当天就给了他们300美金,放在一个信封里面。她当时就跪了下来,我心里一瞬间真的特别心碎,我觉得可能对我来说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对他们一家人来说,相当于是救命的钱。”

两个星期以后,这个家庭终于如愿去往德国。圣诞节即将来临,中国一所大学的老师找到柯义,希望他能协助捐助赫尔松的难民。在柯义的参与下,50多名华人加入到这次捐赠中,总共为赫尔松的孤寡老人和孩子募集了近4万人民币,并同时请当地乌克兰志愿者为他们购买物资送上门。

目前仍看不到和平的曙光,而俄罗斯的全境重点设施轰炸战略让留在乌克兰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平民们用坚韧、乐观重建几乎被摧毁的生活,可每有一点点进展,却又可能遭遇新一轮的打击。伫立在冬天,我们呼唤春天和和平,企盼在乌克兰的日子变得安稳、有奔头,无论是乌克兰人、俄罗斯族,还是华人。

关键词: 乌克兰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心推荐

X 关闭

X 关闭